上海钢联7日发消息称,四川省因空气污染橙色预警,要求向部分负极材料石墨化工厂停止送电,减产停产持续时间未知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四川的石墨化产能位居全国首位,占总产能的29%,一纸限令足以对石墨化产业造成巨大冲击,继而波及产业链下游的人造石墨负极。目前四川地区石墨厂70-80%停产,多数石墨化厂只剩1/3产能运转。
所谓石墨化,需在超3000℃的高温环境下改变碳材料的内部结构,从杂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有序的、具有范德华力层间结构,提升其体积密度、导电率、导热率、润滑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等,更好地应用于电池。
图示:石墨化晶格转变示意图,图自网络
成也石墨化,败也石墨化。石墨化是人造石墨负极制备的核心工序,占总成本比重达55%,对人造石墨登顶负极王座居功至伟;但石墨化属于高耗能、高污染工艺,在当前双碳推进、双控趋严的大背景下,成为了人造石墨负极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。
这并不是石墨化第一次遭遇政策风控,内蒙古、云南、贵州等石墨化大省继2021 年国家发改委颁布《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》之后纷纷出台能耗双控举措,限制石墨化企业的无序发展。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必然趋势,新形势下的石墨化产业不确定性陡增,甚至直面行业淘汰危机,人造石墨负极或将因此逐渐走向没落。
图示:2022年中国石墨化产能地域分布,数据来源GGII
如何改变现状?海外市场给出了平替方案,以经济环保的天然石墨负极取而代之。日韩、欧美负极生产厂家多以天然石墨负极为主,在比容量、环保性、经济性等方面对人造石墨形成了竞争优势。据悉,2025年海外负极市场缺口将达160万吨,天然石墨负极未来可期。 而华明胜则为天然石墨负极提供了更为完美的解决方案,通过具备颠覆性的改性工艺逐一优化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短板,实现了在倍率、循环等方向直接挑战人造石墨负极,极大丰富了天然石墨负极的应用场景,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图示:华明胜改性天然石墨负极材料
与各地石墨产能剧烈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华明胜天然石墨负极在内蒙古、四川、陕西、安徽等地的产能正在全面铺开。得益于纯物理生产工艺,华明胜敢于自信喊出“无污染、低能耗”,躬身致力于绿色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创新,以实力赢得了众多地方政府的关注与认可。
四川限电反映出国家节能减排的坚定决心,锂电池负极产业需顺势而为,向着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。华明胜将发挥技术优势,赋能产业链华丽转身。